任志強談契約精神:企業沒誠信等于自殺
“2012中國實效管理總裁論壇”近日在深圳召開,茅于軾、任志強、項兵等多位享譽國內外的經濟學家、管理學家、企業家匯聚一堂,與出席論壇的千余名中小企業家共同探討信任危機背景下中國企業的轉型與發展。在“契約精神”的尖峰對話中,任志強表示,要把誠信作為企業的生命加以愛護,“如果沒有了誠信就等于是自殺”。當下的中國企業,該如何去踐行這種契約精神?茅于軾說,應該“把每個人的誠信記錄明顯化”。關于意義
無誠信,企業難持續發展
誠信對于企業而言,有何意義?對話一開始,主持人就首先拋出上述問題,北京市政協委員、華遠地產上市公司董事長任志強認為,企業誠信就是一個企業的生命,沒有誠信就沒有生命。“心要誠,言才有信”,他說,在整個社會發展了以后,一個企業融入到整個社會中,只完成社會分工中一部分的時候,相互之間有一個依賴性,這個依賴靠的是誠信。
任志強認為,作為企業家來說,如果要追求企業生存的價值,就需要有誠信。要把誠信作為一個企業的生命加以愛護,如果沒有了誠信就等于是自殺。“企業如果僅僅追求一筆利潤,你可以欺騙或其他方式獲得,但從此以后,你可能就要改頭換面整容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認為,企業誠信,首先體現在企業提供的服務方面,“誠信就是產品質量(的保證),有些質量外表能看得見,不能作假;有些產品看不到它的質量,這完全靠企業對自己產品的要求,這就是誠信的一個方面。”
關于踐行
首先建立內部契約精神
據了解,在中國,每分鐘都有2-3家中小企業倒閉,經歷了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洗禮的中國企業,4年后的處境比2008年更難,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在消逝。在此背景下,企業如何履行契約精神,成為論壇上關注的熱點。茅于軾提出,踐行契約精神,就應該“把每個人的誠信記錄明顯化”。
茅于軾說,美國有很多私人辦的信用公司,提供一些企業家的信用記錄,“你可以花錢去買信息,要看某某人過去十年里做事有沒有誠信,我花錢買這個記錄(就可以知道)。一個人如果有一個不良的記錄,在他們公司里頭要想辦法取消,得請律師證明這個記錄有問題,搞錯了。這形成了一個制度。”“(中國)是不是有人到公司里去買信用記錄的信息?我們要使這個社會很快走向誠信社會,這種事是很需要的。”茅于軾認為,一個企業是否誠信,有時候可以從它的資產中辨別,做一個企業需要注冊資本,沒有錢是不能注冊企業的,注冊的資本越大信用度就越高,所以這也是幫助我們建立誠信的一種方法。
觀點
任志強:有了信譽,廢紙簽字也值錢
一個企業在從建立誠信變成信譽的過程中,產生的價值就越來越大。